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

台灣,一個無以為繼的社會

    九月份的《天下雜誌》說,過去十年台灣每年平均新增債務1,853億,照這個速度推估下去,2016的預算就會編不出來。而高雄市已經因為明年度預算編列不出來,以致市議會會期延後一週開始;最後提出的預算雖經議會刪減,還是要舉債120億。這個政府的財務已經瀕於「崩」塌邊緣了。
    入不敷出的第一個原因是政府該收的稅不去收。根據Heritage Foundation2012年和2013年發佈的統計,台灣的政府稅負所佔GDP百分比遠低於其他亞洲三小龍,以及帶頭推動減稅與民營化的英美兩國:
單位%
台灣
香港
新加坡
韓國
英國
美國
2012
8.4
13.9
13.4
25.6
34.3
24.0
2013
7.9
14.5
14.1
25.1
35.0
24.8
資料來源:Heritage Foundation

    稅賦低得極端不正常,但是薪水階級和中小企業老闆並不開心,因為減稅的主要對象是最有錢的人和高科技產業。能賺錢的人不用繳稅,賺不到錢的稅負一點也不能少,難怪傳統產業一一倒閉,薪水階級日子過不下去。
    入不敷出的第二個原因是政府不該花的錢花太多,尤其是花在政策買票上。以前流行蓋蚊子館,近年流行徵收農地來蓋養蚊子的科學園區、高鐵特定區、航空城,真正的目的是烘抬地價炒地皮。地方政府的舉債上限是歲出的45%,但苗栗縣舉債比例已近64%,僅次於宜蘭縣的67.7%,其中光是竹科、高鐵特定區的徵地和工程配合款就舉債150多億元。根據國外各種房地產泡沫指標,台灣房地產泡沫早該破了,唯一的支撐力量就是政府的「公共建設」;一旦政府財務困難而投資趨緩,房價就會整個崩盤。
    沒有產業就沒有經濟,問題是政府除了補貼之外根本毫無其他產業政策。財團嫌工業區土地價格高,政府就徵收農地來辦科學園區,廠商從工業區搬進科學園區,廠租低於政府成本,可享五年免稅,實際上營業內容卻根本沒有變。科學園區一再擴編,實際上百弊而無一利:產業技術沒有提升,倒是政府稅基一再流失,並導致工業區沒落。更荒謬的是,國科會變成台灣最主要的產業主管機構,而經濟部工業局反而變成可有可無,行政院組織法形同虛設。
    財團還不滿意,那就由政府帶頭壓低工資與勞動條件。號稱人力精簡,其實是把公務員改成約聘僱,逃避退撫金;然後再把約聘僱改成跟派遣公司簽約,實際執行政府公務的人又多了一層的剝削;最後乾脆把政府業務當計劃委外辦理,創造了一大堆「非正式經濟部門」的短期工作。非典就業最重要的最終聘僱單位就是政府,帶頭壓榨勞動力的就是政府,無良的企業當然樂於跟進。於是,台灣製造業的人均產值是韓國的117%,平均工資卻只有韓國的52%。如果你再把「稅負不到韓國的三分之一」納入考慮,台灣的勞動力市場真的是完全向資方傾斜的資方市場。
    面對這麼鮮明的不公不義,中研院院士管中閔竟然指責勞方沒有能力從事高階工作,又不願意做低薪的下賤工作。管中閔對台韓社會現實的無知程度讓人瞠目結舌,而他關於兩國產業問題的診斷更是荒唐透頂。要說台灣的高階人才不如韓國,這種話會讓知情的人笑掉大牙。以攸關IT產業的電子與電機人才為例,美國電機與電子工程師學會的會士資格(IEEE fellow)是全球公認的個人學術成就。2010年到2012年這三年期間,亞洲各國所獲得的新會士人數分別是:日本47人,台灣30人,香港26人,中國20人,韓國13人,新加坡9人。如果以每百萬人口所擁有的新會士人數計算,排名是:香港3.714、新加坡1.800、台灣1.304、日本0.367、韓國0.265、中國0.015──香港和新加坡的會士主要是靠挖角而非自己培養,因此台灣的表現絕對傲視亞洲。
    為什麼台灣人才這麼多,產業競爭力還會輸韓國?因為韓國的業界積極在邀攬研發人才,而台灣的研發人才都在學術界,做的是跟台灣產業脫節的研究。而且,台灣是中高階人才的輸出國,而大陸、韓國與新加坡則是中高階人才的輸入國,這代表台灣有能力培養人才,但企業界卻不想要人才。施振榮說的才是事實:台灣有人才,但是企業界卻不給他們舞台,所以只好出走。
    這麼簡單的事實,中研院的院士卻看不懂而亂開處方,你就知道:管經濟政策的人只會寫論文而不懂產業與社會現實,別說救不了台灣,甚至還會讓台灣的經濟雪上加霜。偏偏,2016年以前台灣的產業、財經與高教政策還是掌握在這些書呆子手上,你能對台灣的未來有什麼期待?
    等到2016年,大陸追上來了,那時候才開始重新擬產業發展政策,只怕太晚了。產業垮了,財政垮了,高等教育垮了,接著就是房地產崩了,軍公教人員減薪,民間消費能力跟著垮了。

    一位朋友到處演講談「永續台灣」,我跟他說:台灣在2020年以前就無以為繼了,談什麼永續?碰到荒野的朋友,我跟他說:你們別再講了,2020年之後台灣除了荒野還能剩下什麼?碰到一位剛考上高考的年輕人,我跟他說:要存錢,你們以後不會有退休金。碰到一位獨身的朋友,我跟他說:你最好,都不需要為下一代的未來煩惱。他回答我:我50歲的時候台灣就垮了,後半生怎麼過?